想像納入台灣—更具韌性的聯合國體系
中華民國(臺灣)外交部長 吳釗燮
武漢肺炎(COVID-19)持續肆虐全球,至今已造成超過2億人確診及4百萬人喪生,緊密相連的世界各國也受到嚴重的社會經濟衝擊,無任何國家倖免。疫情擾亂全球貿易、加劇貧窮、阻礙教育、亦使性別平等開倒車,中低收入國家更是首當其衝。
面對高傳染性Delta變種病毒帶來另一波疫情高峰,世界各國無不殷切期盼聯合國能強化作為解決危機,以迎來更佳的復甦及永續重建。這是需要所有人共同投入的艱鉅任務,台灣已準備好作出貢獻,現在正是聯合國接納這個可貴夥伴的時刻。
過去數月間,台灣在成功防疫近一年後,如同其他許多國家,面臨一波升溫的疫情。但台灣控制得宜,也因此更有能力與友邦及夥伴國家合作應處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台灣優異的防疫能力、迅速滿足全球供應鏈需求的實力,以及持續對夥伴國家提供的實質協助,在在說明沒有理由不讓台灣在聯合國體系扮演建設性角色。
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下,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持續援引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作為排除台灣參與的法律依據。然而該決議的文字十分明確,其僅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隻字未提中國所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亦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這是事實,也是台灣海峽兩岸的現狀,只有台灣人民以民主程序選出的政府,才能在國際上代表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藉由將2758號決議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劃上等號的錯誤作法,專斷地將其政治立場強加於聯合國。
荒謬之處不止於此,聯合國不當排除台灣,也阻礙台灣公民社會的參與,台灣護照的持有者不被允許進入聯合國參訪或出席會議,台灣媒體也無法取得記者證入場採訪。遭受如此歧視性待遇的唯一原因,就是國籍。將台灣人民排除在聯合國之外,不僅有損多邊主義理念,違反聯合國成立宗旨所揭櫫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的原則,更有礙聯合國的整體努力。
過去六十年來,台灣持續向全球各地的夥伴國家提供援助,聯合國通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後,台灣更是聚焦協助其夥伴達成「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來則是致力於協同抗疫及疫後復甦。同時,台灣本身也努力落實SDGs,包括性別平等、潔淨水資源與衛生,以及健康與福祉等。我們以創新及社區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透過公私夥伴關係協力合作,造福整個社會。
「永續發展方案網絡」(SDSN)所發表的「2021年世界快樂報告」將台灣列名為東亞之冠,位居全球第24名。此項評比指標反映出各國人民所感受到的社會體系支持,以及各國落實SDGs的成果。台灣樂願與全球夥伴分享經驗,以建構全人類更美好及更具韌性的未來。
值此全世界呼籲採取氣候行動,以期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台灣正積極研擬達成該目標的路徑圖,並制定相關法規加速進程。氣候變遷無國界,倘世人想要永續未來,則需齊心努力,對此台灣不但不會置身事外,且正努力尋求將減碳挑戰轉化為新契機的最佳途徑。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6月的連任宣誓演講中,強調疫情使各國體認到彼此休戚與共;唯有接納所有各方參與,聯合國及其所服務的國家與人民才能真正受益。
在世人共同致力邁向復甦之際,將有能力作出貢獻的夥伴拒於門外對於全球而言是道德及實質的損失。台灣是世界的良善力量,現在正是接納台灣、讓台灣幫忙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