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氣候外交-「南亞與東南亞青年氣候 交流暨研習活動」紀實

  • 發布單位:條約法律司
  • 資料來源:條約法律司


1.吳次長主持研習活動開幕儀式(右至左依序為條約法律司丁樂群司長、新加坡大學高康連教授、吳次長、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屬科技諮詢機構主席Fuller Carlos及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范建得教授)。

2.模擬UNFCCC談判情境(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屬科技諮詢機構主席Fuller Carlos主持)。

3.丁樂群司長出席歡迎晚宴致詞。

活動緣起:推動新南向政策與氣候外交
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不僅衝擊全球人類的生存發展,生活在島國的我們對於環境改變所導致的災難體驗更加深刻。由於對抗氣候變遷非單一國家可以獨力解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成為各國推動跨國合作的主要平臺。本部長期協助我國NGO參與UNFCCC相關會議及活動,並舉辦國際研討會及交流研習,以促進國際合作,本(106)年7月3日至5日更首度邀請UNFCCC專家舉辦「南亞與東南亞青年氣候交流暨研習活動」,結合國際談判的實際經驗,並藉由與東南亞及南亞優秀青年的互動,讓我國青年深入瞭解當前氣候變遷議題的發展趨勢。

活動暖身:本部歡迎酒會
本次活動共有15位本國籍及來自菲律賓、越南、緬甸、新加坡、印度、印尼等國的9位外籍學員參與,歡迎酒會由本部條約法律司丁樂群司長主持。丁司長首先歡迎活動講座「UNFCCC附屬科技諮詢機構」主席Carlos Fuller及新加坡大學法學院高康連教授撥冗遠道與會;Fuller主席及高教授皆表示,此活動除增進各國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合作外,更重要的是促成「年輕人」交流新時代的創新想法。酒會當天準備多道臺灣特色佳餚,以美食文化拉近我國與外國學員的距離。酒會開始時,學員間有些許生疏,丁司長帶領條法司同仁逐桌認識學員、介紹本部業務、回答相關問題並分享駐外經驗,促進學員間的互動,賓主盡歡。
4.丁司長偕連建辰副司長代表外交部出席歡迎晚宴與講座互動。

5.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屬科技諮詢機構主席Fuller Carlos授課情形。

研習課程:專業且深入的探討氣候變遷議題
第二天的活動由本部吳志中政務次長致詞拉開序幕。吳次長在致詞中感謝遠道而來的兩位外籍講師,並勉勵與會學員交換意見及互相學習,為對抗氣候變遷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全天課程採互動式的討論為主,並針對不同主題深入介紹後引導學員討論。Fuller主席從UNFCCC最熱門的議題「損失與損害」的歷史談起,介紹該議題的緣起係以馬爾地夫以及太平洋島嶼為首的「小島嶼國家聯盟」,提出應發展國際碳稅支撐的保險機制,以應對因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土地損害,並實際操作該議題的經驗為學員排疑解惑。高教授則以法學院蘇格拉底式的講課模式,介紹東協國家的災害管理,由於外籍學員皆來自東協國家,且我國近期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高教授爰例舉不同面向的問題切入議題核心,增加學員掌握議題的深度。最後,由規劃整體課程的國立清華大學范建得教授總結討論的成果,並輔以數據說明各項議題的重要性,提供學員不同的思考模式及瞭解當前對應氣候變遷的治理框架。
除講師們的專業課程外,更難得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員齊聚一堂分享各國面對氣候變遷的因應措施,以及面對天災該如何預防及修復的實務經驗,共同討論能否藉由更多元的國際合作,例如:透過政府或是非政府組織間的資源整合,以降低各地區災害造成的損害。
在專題討論期間,有段值得一提的插曲。當高教授與學員討論到近年來各地區地震頻傳,是否屬於氣候變遷的一部分之際,意見極為分歧。Fuller主席以科學家的角度加入討論並分享意見,他表示因為全球暖化導致全球降雨分布更加不均,乾旱區更乾、暴雨區更易降下暴雨,而雨水過量的結果可能使地質軟化、增加地殼變動的機率,因此連續降雨的確可能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語畢,許多學員十分同意Fuller主席的理論,恰巧證實前陣子在臺灣網路上掀起討論的「下雨地震說」。
在午餐時間,本部特別準備精緻的臺式便當搭配珍珠奶茶,讓外國學員體驗道地的臺灣飲食文化。一位來自越南的學員興奮地表示,臺灣珍珠奶茶在越南相當受歡迎,這次來臺能喝到正宗的在地口味,實屬幸運。

模擬談判與文化之旅:實際模擬談判現場及體驗臺灣文化
活動的第3天由模擬UNFCCC會議開始,24位學員共分為4組代表小島嶼國家、低度開發國家、G77集團及歐盟,模擬真實談判中意見較為分歧的四大談判集團,藉由組員間的討論做出小組結論,最終再由Fuller主席協助統整學員的四項結論,提出一份最後的共識文件,再提交大會進行表決。
閉幕典禮時,丁司長代表本部一一頒發結訓證書,並和所有學員合照,學員也很貼心的準備一份精緻的合照感謝函致贈予吳次長,感謝本部精心安排的訓練課程。室內研習課程結束後,為配合本次氣候變遷議題,特別安排學員及講師參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該中心自1997年成立後,藉由彙整歷次災害的寶貴數據,加上最新的科學知識與實際防救災經驗,已建立因應及處理天災的最佳機制;因此透過參訪該防災中心,學員將可更深入瞭解防災實務運作。另外,針對學員提問有關山區防災的效率,防災中心認為須將晦澀難懂的數據資料轉化成簡單明瞭的文字,更要透過善於說故事的人員進入山區宣導疏散方法,讓深山居民在災害發生時立即知道應對之道,而不只是苦等政府營救。
最後,本部安排青年學員實地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以體驗臺灣創意文化生活,並在園區中用餐。該文創園區是我國古蹟再造的成功案例,結合修復古蹟及新興產業,除達到文化保存的目的,更可落實環境永續發展。學員表示走在臺北舊酒廠改建的園區,看著古老建築裡經營嶄新的文化創意商店,見證我政府致力古建築修復活化,並結合年輕世代的創意並創造商機,印象十分深刻。參訪結束後,本國籍的學員分享近年來氣候劇烈變化的主因係源自人類的過度開發,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破壞的兩難,也許並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應有第三條路可供選擇,古蹟再造或許就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對此外籍學員亦表贊同。
相信藉由這次研習、參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及華山1914文創園區,能為與會者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環保議題時,提供實務面向的思考模式。

6.新加坡大學高康連教授授課情形